2025 粤港澳全运会女子双人 10 米台决赛落幕,当陈芋汐与搭档掌敏洁以 350.22 分的高分登顶时,另一端的全红婵正低头凝视着贴满肌贴的脚踝。她与新搭档王伟莹仅获第五名,赛后那句带着哽咽的 “是我的问题”,让无数观众红了眼眶。
这位 18 岁的奥运冠军正经历职业生涯最艰难的阶段。教练何威仪透露,全红婵的胫骨与踝关节早已伤痕累累,每天都需敷冰止痛,连走楼梯都困难重重,却仍带着伤病完成了全部赛程。身体发育带来的体重增长更雪上加霜,为控制状态,她每天需精确到克地监测体重,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。“跳多了脚就痛,但能完整坚持下来,已经很棒了。” 全红婵轻描淡写的背后,是日复一日的咬牙硬扛。
失利后,全红婵的自责令人动容。“她的愿望是一起登上领奖台,是我不够努力。” 她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,全然不提与王伟莹合练次数寥寥的客观困难。这份纯粹的担当,恰如她当年惊艳世界的 “水花消失术” 般动人。而赛场另一端,刚夺冠的陈芋汐在新闻发布会上,第一句话便提及老搭档:“希望她尽快恢复,我们还要一起走向更大的舞台。”
这对 “双子星” 的羁绊早已超越胜负。东京奥运后,陷入低谷的陈芋汐曾坦言 “蹬不起来”,是处于巅峰的全红婵拉着她重拾状态;两人配对双人项目后,以 “复制粘贴” 般的默契包揽奥运、世锦赛等所有金牌,即便赛前仅合练一次,仍能断层夺冠。赛场上她们是相差 0.3 分的劲敌,赛场下却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—— 陈芋汐腰痛时,全红婵主动申请座椅;全红婵训练失误时,陈芋汐会轻声安慰 “再来一次”。
如今角色悄然转换。陈芋汐已平稳度过发育期,技术愈发稳定;全红婵却在伤病与成长中挣扎,甚至放弃单人赛以保护身体。但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从未改变。正如陈芋汐所言,没有全红婵这样的对手,她走不到今天;而全红婵低谷时,陈芋汐的等待与信任,亦是最温暖的支撑。
跳台上的水花终会消散,但竞技体育中的坚守与友爱永不褪色。当全红婵在理疗室冰敷疗伤时,当陈芋汐在训练馆独自打磨动作时,她们都在为重逢蓄力。或许不久后,这对王牌组合将再度并肩,让 “水花消失术” 重现赛场,用默契与热爱续写中国跳水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