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“王一博将与乐华娱乐不续约” 的传闻再度席卷热搜,叠加粉丝爆料其已成立个人独资工作室的消息,让这场持续数年的合约拉锯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。更戏剧性的是,传闻发酵后乐华娱乐股价应声大跌,老板杜华紧急发文怒斥传闻 “荒谬”,却不料评论区被王一博粉丝攻陷,吐槽其 “身为老板从不维护艺人”,这场三方角力的背后,藏着娱乐圈艺人与经纪公司合作的核心逻辑 —— 利益与信任的双重博弈。
作为乐华娱乐的顶流艺人,王一博的合约动态向来牵动行业神经。早在数年前,关于他是否续约的传闻便多次出现,而 2021 年他选择与乐华续约的决定,曾出乎不少业内人士意料。据悉,当时双方重新洽谈了合约内容,在资源倾斜、分成比例等核心条款上达成共识,才促成了续约合作。如今合约即将在明年到期,续约传闻卷土重来,并非空穴来风。随着王一博个人商业价值的持续攀升,其工作室在商务合作、影视项目上的自主权逐渐增强,成立个人独资工作室的传闻,更被解读为 “为单飞铺路” 的信号。对粉丝而言,摆脱经纪公司束缚、自主掌控事业方向,无疑是最理想的结局,这也使得 “支持王一博解约” 的声音在粉丝群体中占据主流。
然而,粉丝的期待与经纪公司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偏差。乐华娱乐作为以艺人经纪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,王一博的去留直接影响公司营收与市场信心。数据显示,传闻发酵当日,乐华股价一度下跌超 10%,市值蒸发逾亿元。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:作为公司的 “摇钱树”,王一博贡献了大量商业代言、影视项目分成及流量红利,若其选择不续约,乐华的营收结构将面临重构,投资者信心受挫自然反映在股价上。杜华此时发文怒斥传闻 “荒谬”,本质上是一场紧急的危机公关。相较于 “维护艺人”,她的首要目标是稳定股价 —— 在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面前,发声否认传闻是遏制股价进一步下跌的最直接手段,所谓 “破防” 更像是利益受损后的应激反应。
值得玩味的是,杜华的发声并未平息争议,反而引发了粉丝的集中吐槽。在其社交平台评论区,满是 “平时不维护,出事才想起艺人”“别拿王一博当股价维稳工具” 的声音。这一矛盾的根源,在于粉丝对经纪公司 “重利益、轻维护” 的长期不满。近年来,王一博多次遭遇网络暴力、行程争议时,乐华娱乐的公关回应常被指 “滞后”“敷衍”,而杜华本人却频繁活跃在公众视野,参与综艺、发表争议言论,甚至被网友调侃 “比艺人更想当明星”。这种 “老板活跃度盖过艺人” 的反差,让粉丝对其 “是否真正为艺人着想” 产生质疑,也为此次续约传闻中的舆论偏向埋下伏笔。
从行业视角来看,艺人与经纪公司的续约谈判,本质是一场双向选择的利益博弈。对王一博而言,如今的他已具备独立运营的资源与能力:影视方面,从《陈情令》到《无名》,他已成功转型实力派演员;商业上,手握多个高奢代言,个人 IP 影响力巨大。此时选择续约,需要乐华给出更具诚意的条件,无论是资源支持、分成比例,还是工作室自主权的进一步放开;而对乐华而言,留住顶流意味着稳定的营收与市场地位,但若无法满足艺人的核心诉求,失去王一博将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。
事实上,娱乐圈艺人与经纪公司的 “分手” 案例并不少见,从鹿晗、吴亦凡离开 SM 娱乐,到张艺兴成立个人工作室后仍与 SM 保持合作,不同的选择背后,都是利益与信任的权衡。王一博与乐华的续约谈判,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核心诉求上达成共识。若乐华能拿出匹配王一博商业价值的合约条款,续约并非没有可能;若双方诉求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,“和平分手” 或许是双赢的结局。
目前,距离王一博合约到期还有近一年时间,这场续约疑云仍将持续发酵。股价波动、粉丝抗议、老板发声,不过是这场博弈中的阶段性插曲。最终,无论是续约还是单飞,市场更关注的是王一博未来的事业发展,以及乐华娱乐在失去顶流后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。而这场风波也给娱乐圈敲响警钟:艺人与经纪公司的关系,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附,唯有建立在平等、信任与共赢基础上的合作,才能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