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选角落定难平粉丝战火
《将门毒后》长达半年的 “遛粉” 闹剧终现眉目,孟子义与王鹤棣被曝确认出演的消息,随即引爆番位之争。女方粉丝以 “大女主 IP” 为核心论据,强调沈妙作为重生复仇主线的绝对分量,且孟子义需拍完《尚公主》无缝进组,剧组为配合其档期将开机推迟至 2026 年 1 月,男主王鹤棣需空等 4 个月。男方粉丝则抛出 “三顾茅庐”“单人过会” 等说法,以《以爱为营》等爆款证明其扛剧能力,坚决抵制平番,主张一番男主地位。
这场博弈背后,是 “角色权重” 与 “流量价值” 的行业衡量困境。原著中沈妙的成长线占比超六成,但王鹤棣当前的市场号召力确具优势,双方争议实则折射出影视行业番位规则的模糊性。
二、IP 光环下的 “有毒” 真相
粉丝酣战之际,《将门毒后》的项目隐患早已浮出水面。作为新丽传媒打造的 S + 级项目,该剧至今未官宣导演与完整剧本,原定 2025 年底开机因资金问题推迟,横店、云南等地的实景搭建仍未启动,甚至存在流产风险。更关键的是改编难题:原著 “美人盂”“冰雕示众” 等猎奇情节需大幅删减,“颠覆皇权” 的核心权谋线恐因导演尹涛(网传接任者)“重感情轻权谋” 的风格沦为古偶套路。
此前短剧版因快餐化改编遭抵制,广播剧却以破亿播放量成为 “还原天花板”,双重参照让剧版陷入 “改则挨骂、不改过审难” 的死局。于正更直言该 IP “同类型烂大街”,进一步暴露业内对其前景的疑虑。
三、平番:风险共担的理性选择
番位之争的本质,是对 “爆款红利” 的提前争夺,但忽视了项目暗藏的高风险。从行业逻辑看,平番实为最优解:其一,可规避粉丝对立升级,参考《庆余年》的模糊番位策略,避免舆论反噬影响口碑;其二,能平衡 “大女主叙事” 与 “男主流量” 的价值,既保留原著核心又发挥王鹤棣的市场吸引力;其三,更重要的是实现风险共担 —— 若剧集口碑崩盘,双主演可共同承压,而非单一艺人承担 “扑街” 责任。
当前市场已多次证明,番位无法决定作品成败。《将门毒后》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 “谁是一番”,而是能否在审查合规、原著还原与观众期待间找到平衡。与其陷入流量博弈,不如聚焦剧本打磨,毕竟只有作品质量,才能让 “黑红” 转向 “真爆”。